6月9日上午,仁和集镇召开构建“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工作会议,着力铲除“小金库”问题产生的根源。
该镇构建“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教育、制度、监督、惩治入手,探索构建“小金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强党员干部对“小金库”危害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部门、单位负责人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始终把防治工作机制列入议事日程。广大干部群众、单位职工和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设立和使用“小金库”不仅是“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深刻认识到设立和使用“小金库”的严重危害和后果,自觉抵制“小金库”问题的产生。
关口前移,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由镇“三资办”审核把关,做到一票据一签字一审核;落实包村干部监管财政资金制度,凡村级支取资金及费用支出,需由包村干部签字监管。镇直单位财务监管由分管负责同志签字审核;落实财务审计制度,每年镇农经、财政部门对村级及镇直单位开展常规财务审计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着力落实好内部管控制度;严格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完善工程建设台账管理,全面实行对工程建设“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建设资金收支的随意性;加强财务票据的管理,杜绝假发票、白条入账等问题;规范银行账户管理,杜绝多头开户、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等问题,强化资金监督,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防范“小金库”的产生。
加大监督,阳光操作。镇纪委、财政、农经等部门加大对各单位、各部门“小金库”的监管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对违规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单位、部门或个人,依据政策规定及时纠正,严肃处理。规范报账程序和入账手续,明确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组织人员定期对资金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积极发动社会和群众加强监督,进一步细化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工作事项、程序流程、决策结果公开公示,始终让一切事务决策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小金库”无处藏身。
落实责任,从严追究。严格落实“小金库”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措施,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坚持处理事与处理人、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罚、法律追究相结合的原则,严肃追究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财务管理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党纪政纪及法律责任。对于在“小金库”问题上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部门追究相应责任。建立群众举报长效机制,拓宽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访必接、有案必查、快查快结,全面构建“小金库”防治长效机制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