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孝廉文化 / 千秋清风
【纪检人·手记】施老汉的两次“上访”
浏览次数:5038发布时间:2018-04-27

“小周书记,早啊!”上周一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刚进自己的办公室,就听见一位老熟人跟着走进门笑嘻嘻地说道。

“是施老呀,您这么早来,有急事……”我边答应边示意他进来坐下。

“我是来给你们送信的……”他站着说道。

这话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我刚任安徽省天长市杨村镇纪委书记后一个工作日早晨,我的办公室里迎来第一位实名信访举报人。记得当时的他也是送来一封实名举报信。今天,他又来送什么信?我带着心里的疑惑倒了杯清茶,让他坐下来慢慢说。

“不坐了不坐了,听说你们上门回访的,我正好也没在家,今天顺道来给你们捎个信的。”施老忙不迭地说道,“去年你们下去走访督查以后,村里工作明显不一样了,年底评议低保时,不仅改进了评议方法,我们这些不是村民代表的老百姓也被邀请了去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对照会上讲的政策,再看看评上的困难户,我们老两口还真不能争这个低保呢。”

原来送的是这个“信”,我不禁莞尔。而当初他送来的那第一封信,却是我监督执纪工作中学习到的重要的一课。

六页充斥着愤慨、夹杂着别字的举报信中,“收受魏某2000元现金帮其办低保”和“打击报复,撤我低保”等字眼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会不会正是当下全市“利剑护民”专项行动所严查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镇纪委立即组织核查,一经查实,要予以严肃处理。”得到镇党委杨书记的指示后,我们迅速展开了初核。

通过调阅镇村低保工作的有关资料,并向知情人和当地群众进行走访了解,事情的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原来,施老和被反映的村干部秦某之间其实是门靠门的邻居,但早前因为一些邻里纠纷产生过一些积怨,2016年下半年的低保动态调整又彻底戳爆了这个积怨的气球。因为施老腿疾病愈,儿子条件也有好转,老夫妻俩的低保在村里的低保民主评议会上被“评掉了”,巧合的是,“送了”秦某2000元的魏某一家则顺利被评上了低保。对此老施有些不甘心,认为秦某负责村里的民政工作,而自己之前又多次跟他产生矛盾,这次的“一进一出”说不定就是他在里面捣的鬼,找村里多次申诉无果后,气头上的老施便一封举报信“揭发”了秦某收受魏某2000元现金帮其办低保的问题。而这2000元,经核实却是魏某还给秦某的救急钱,魏某上门还钱时正好被老施撞见,造成了一桩误会。

举报信的内容被清晰的事实逐一推翻,反馈结果时,施老虽然签了字,却依然心有不甘。

“无论如何,签了字信访件就算办结了。”我心里还是为事情的顺利松了一口气。

然而,仅隔了一个月,我们又接到了另一封信访件,经核实,也是在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因为政策宣传和信息公开不到位而造成的群众误解。

“连续两次同类的信访问题,是不是反映出我们的村级工作还不够透明,干部作风还不够扎实?”办结呈批时,杨书记提醒道。“你们纪委这个‘探头’要借此机会再深入村头探一探、查一查。要知道,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提高群众满意度,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首当其冲就是要提高他们的知晓率。这样既能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也能畅通群众诉求通道……”

之前一心只顾着查清问题就算“交差”的我,深感惭愧。

随后,我们迅速着手拟定督查方案,走村入户对全镇10个村(社区)进行一次大排查,重点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进行深入摸排,成果“颇丰”,发现问题线索4条,立案查处1件。问题反馈和整改后,年底我们又开展了一轮回访。施老家就是我们回访的农户之一,回访时他正好不在家,从老伴口中得知我们上门回访的情况后,就发生开头送信的一幕。

今年,中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我们就是这“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时刻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确保基层有序健康运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应把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探头”作用,沉下身子变上访为下访,化处置为预防,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周香)